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4:14:08
什么看法啊.一篇550字左右的议论文

我扪心自问,我做到了这一转变了吗?不觉也有一丝迟疑。回首十几年来,自己参加的各类学习可谓真不少,从学历进修到各类研究班、学习班,其目的不外乎拿一张文凭或结业证书,其功利的成分更多一点。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明确自身的责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这一转变,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不能对儒家思想无所了解;要了解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集中体现儒家思想的《论语》。

读《论语》不是单纯的学知识,我们要本着“立修齐志,读圣贤书”的态度来读,目的是用传统的优秀精神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读《论语》,就是要让我们的头脑里装进中国伦理道德的精华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立志、学习、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求真、崇善、爱美,做一个正直、谦逊、广闻博见、与人为善的人。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

孔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将学习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孔子正是在这样长年累月的学习中,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以学习为乐,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劳逸结合,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对学习要求极其严格,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学习不进则退,因此时时鞭策自己。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不也正是要学习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境界吗?

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孔子一生中,他总结了以下三种交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友直”,就是要选择那些正直、爽快的人为友;“有谅”,就是要选择那些真诚